佛系科技

壹桶布丁

科幻小說

科技感十足的實驗室大廳,壹個穿著白袍的中年男人正隔著堅固的強化炭纖維玻璃跟壹群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56章 傻瓜式的手術

佛系科技 by 壹桶布丁

2021-4-19 19:44

  是的,作為這場手術的主刀,付正權在手術前滿腦子都是他將創造歷史。
  頂在頭上的特制頭盔其實沒有半點美感,顯然並沒有經過專門的美學設計,只是純粹的工業制品,甚至為了防止汗液汙染特制的眼鏡,在眉毛上方設計的彈性材料導流層,因為緊緊貼著皮膚還讓人感覺不太舒服。
  但這款工業化的頭盔卻是他這次手術成功的保證,因為他知道這款頭盔的功能極其強大,尤其是那堪稱萬能的眼鏡,能夠實時放大細微處的血管,保證手術的精準。
  通過耳機他還能實時接受由宇馨科技研發的那款人工智能系統的指導。
  接下來他要保證的就是雙手能如同以往那般穩定,把每壹個步驟都變為現實。
  根據人工智能的計算,這場手術成功的幾率有百分之七十八點三七,這已經是壹個極高的幾率,代表著他有百分之七十八點三七的可能打造壹個歷史,壹個人在壹場手術中更換最多的器官。
  所有器官都是由人工智能系統培育了壹個星期的成品。
  手術室內十六個攝像頭,在加上他頭盔上的兩個攝像頭,將成為這場手術的記錄者,它們將全方位將人類歷史上別開生面的手術完整記錄下來。
  為了這場手術,他昨天把自己整個放空了壹整天,晚上九點就準時上床睡覺,通過人工智能選取的催眠音頻,十分鐘後準時入睡,並在今天早上七點準時醒來,十個小時的睡眠讓他精神抖擻。
  當他站在手術臺前,看著躺在床上瘦弱的軀體時,手術前的所有雜念都已經消失。
  這大概也是小智選擇付正權的原因。
  能成為某個知名醫院的王牌主刀,足以說明付正權的抗壓能力。
  無數事實早已經證明,壹個人的抗壓能力是其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點之壹,每臨大事有靜氣,才能以最好的狀態去解決擺在面前的難題。
  “肝臟未伴有血管跟淋巴結侵犯,病人體征正常,心跳87,血壓83/112……”
  提示音不停的在他耳邊響起,這場手術其他配合人員都是醫院經驗豐富的醫護,還有三個技術精湛的主刀醫師配合,跟兩個有獨立主刀經驗的醫師在手術室外隨時待命。
  在術前接受的培訓裏早已經告知了他們,手術中遇到任何情況,在付正權沒有開口的情況之下,都不會主動發聲。所有需要醫護報告的數據,付正權都能通過耳機即時獲知。
  雖然所知同樣來源於接入的機器,但人工智能獲得這些數據明顯比身邊的同伴要更快。
  壹切都布置得如此周全,這場手術憑什麽不能成功?
  ……
  正在關註這場手術的當然不止是王宇飛跟病人家屬。
  想要進行這種明顯已經超越了常規甲類手術難度的顛覆性手術,首先需要科內討論、科主任批準,還要到醫務處備案,然後填寫手術審批單,然後大家還要再三斟酌手術方案,最後將審批單遞交給醫院業務領導批準,畢竟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更涉及到醫院的聲譽,自然沒人敢馬虎。
  雖然付正權是醫院的壹把刀,本身就是科主任,但這種復雜手術需要多科室聯動,需要很多助手,同樣需要大家壹起討論,然後上報醫院領導。
  說實話,如果不是腫瘤醫院成為了這次新技術的試點醫院,而這個手術又是人工智能通過研究無數大數據給出的解決方案,業務副院長多半是不會在審批單上簽字的。
  雖然說手術成功了也能讓醫院名聲大噪,但在內行看來這種手術成功的可能性太低。
  首先3D打印活體器官就是不成熟的技術,移植之後是否真的如同計算機計算那樣不會發生排異反應,還從來沒人驗證過,所以誰也不敢保證壹切如同計算那樣精準。
  其次,老金的身體基礎情況很差,雖然手術給出了多種新技術保障,但同樣這些新技術都第壹次應用於手術臺上,誰也不敢說這些技術壹定有效。
  再次,這手術太復雜了,對主刀醫生的要求幾乎到了變態的程度。預計三十八小時的手術,最少十六個小時主刀醫生需要每壹刀都保持精確無比,壹點點小錯誤都可能導致最嚴重的的後果。
  但說到底,大家還是希望這次手術能成功的。
  有如此多人知道了這場手術,那些參與了這次跟人工智能比拼的醫學專家們自然也知道了這場手術。
  老金近期的各項檢查結果早已經擺在了全世界這些醫學專家面前,不得不承認,如果這些檢查報告都準確的話,基本上已經被所有醫生們判了死刑。
  當然所有人都能判斷出這些檢查結果是準確的。
  關於老金的情況並不只有近期這些檢查報告,而是從第壹次確診開始所有的數據報告都在其中,其中也包括了老金入院後所有的住院治療記錄,以及這些周期的生理情況變化,這些病程發展情況完全造假並沒有那麽容易,更別提這場手術在各方要求下,專門開通了直播功能。
  當然,普通人是無法找到直播這場直播入口的。
  只有參與了這次活動的醫生、醫學專家、教授們才拿到了邀請函,從手術開始時醫院給的特定網址以及邀請函中的邀請碼,外加面部識別之後才能進入觀看這場手術直播。
  這些人的聲望足以見證這次手術的成果。
  這次手術也的確吸引了這些業內專家們的關註,醫院總計通過宇馨科技搭載的直播系統發出了三百二十三給予國外醫生專家們電子邀請函,六百多封給予國內業界醫生的邀請函,再加上醫院內部的十六個名額,在手術開始前五分鐘就已經登錄了百分之七十。
  其中發到國外的邀請函幾乎百分百都已經登錄,缺席的主要是國內的壹些壹線醫生。
  要知道很多西方國家在手術開始時正是深夜時,可見這場手術有多受關註。
  當然國內醫生缺席的多也並不是對新技術不關心,而是有其客觀原因的。
  畢竟華夏國內臨床醫生的工作強度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國外醫生無法企及的,很多醫生根本騰不出時間來觀看直播,甚至請假都不給批,只能在休息時間去瞅上幾眼,或者觀看錄播。
  起碼就臨床醫生這個職業來說,在國內跟在國外大概能屬於兩個不同的工種,前者每周按計劃診療多少病人,對每個病人充滿耐心,並享受按時休假;後者每天面對多少病人全看天意,幸運的話壹天就要接待人家規劃中壹周的病人,如果是在那些知名且忙碌的醫院,休假基本隨緣。
  這大概也是身處14億人口大國的無奈之壹了。
  不管怎麽說,這次手術的確是飽受關註。
  但這並沒有影響到正在手術的付正權。
  相反,真的進入到手術狀態之後,這場本該是極為復雜的手術其實真正操作起來分外簡單,甚至比壹些乙類手術還要簡單。
  畢竟以往的手術從哪下刀到哪為止,但在這場手術中,他帶的眼鏡會直接在患者的身體上給出標準化操作的指示。比如第壹刀時,腹部的紅色導線切口,起開後直接出現擴張器的圖示,並標註出位置,下壹步,出現蚊式血管鉗的圖標,付正權只要說壹句助手立刻將工具送到他的手邊,然後眼中自然出現了經過放大後的部位……
  付正權需要做的壹切就是按照眼睛中虛擬出的指示,壹步步的完成手術。
  同時他在做這壹切的時候,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也在他耳邊不停的回響,當出現技術動作不太標準的時候,耳邊也會傳出人工智能的提示。
  這樣操作下來,幾乎每壹步都能是極為標準的操作,近乎可用完美來形容。
  當然能做到這種程度,也跟付正權花費了整整壹周時間習慣頭頂這款頭盔設備有關。第壹次接觸這種設備時,估麽著打死他都沒想到,宇馨科技推出的AR技術,竟然能用在外科手術的場景之中,而且還是極為復雜的器官移植術,更讓他感嘆的是,這種技術壹旦推廣,對於絕大多數患者來說絕對是極為幸運的。
  因為很多手術其實不再需要豐富的經驗,人工智能已經把需要經驗的部分都解決了,對於醫生來說充沛的精力、強大的心理素質跟穩定的雙手才是最重要的,顯然配合這種傻瓜式的手術設備,未來年輕人將快速成為第壹線的主刀醫生主力。
  手術的間隙,作為明珠腫瘤醫院的第壹刀,付正權都不知道是該欣喜這種技術的出現將讓他未來的工作變得不那麽繁忙,還是該哀嘆突飛猛進的科技將讓他這樣的王牌主刀、核心業務高手可能在未來變得可有可無,日益邊緣化……
  這的確是個讓人糾結的問題。
  但好在這個問題並沒有影響到他的手術狀態。
  預計三十八個小時的手術,最終提前了兩個小時完成。
  中間出過兩次小狀況,包括壹次潛在的內出血狀況,但很快就在人工智能的提示下沒等發展的更加嚴重,便完美解決。
  所以在外界看來手術非常成功。這不止是壹次多器官聯合移植手術,關鍵在於手術進程之中還能夠清楚基體癌細胞,修復血管通道等許多讓人瞠目結舌的操作。
  這次手術,躺在手術臺上的老金壹次性移植了肝、兩側腎、胰腺,做了膽囊切除術,切除了部分腸道,順帶著給老金的血液跟淋巴器官內加入了壹種新型的微流體芯片,用於分離跟摧毀血液或者淋巴液中的殘存癌細胞……
  據說未來這種微流體芯片如果配合壹種特殊的植入性芯片,還能在患者體內有癌細胞出現時,第壹時間發出警報。如果這項技術真能普及,未來癌癥可能就跟感冒壹樣可以極快至於。
  因為癌癥最大的問題其實是發現太難,壹旦極早期就能發現,其實治療起來非常簡單,壹個小手術就能將未來的風險給解決掉。
  終於,完成了最困難的部分,付正權放下手中的手術器械,走下了手術臺,站在那裏定了定神,突然擡起頭對著手術室中的壹個攝像頭,認真地說道:“好了,這場傻瓜式的手術終於做完了,我要去好好睡壹覺了。”
  是的,當走出了手術室之後,付正權對著已經在手術室外等待著的老金老婆說了壹句“手術非常成功!”,便直接離開。
  不是不負責任,畢竟不管手術過程有多簡單,連續三十多個小時在高壓狀態下工作,中間只零零散散的休息了大概幾個小時,對於任何人的身體機能來說都是嚴重的負擔,更別提這場手術對於付正權來說還是壹場針對未來該何去何從的敲打,用身心俱疲來形容此時的付正權來說絕不為過。
  當然,自然有醫務人員前來告知老金老婆各種註意事項,比如現在並不能探望,雖然手術很成功,但這種復雜的大手術很難說術後會不會出現反復的狀況,所以病人要先送進ICU觀察壹段時間。
  畢竟現在老金的命可以說已經不完全屬於他自己了。
  作為壹個極為典型病例,更是人工智能跟世界無數醫學專家們的壹次交鋒,所有人都期待著看到這場手術的後續。
  畢竟手術成功並不能說出無數醫學專家們。
  器官移植術並不是什麽新鮮手術,但器官移植之後完全不需要排異治療那才是真正太陽底下的新鮮事。
  除了不需要排異治療之外,在老金的情況好轉之後,還要有壹堆的檢查來證明老金體內的癌細胞的確被清除幹凈,以及移植的這些器官的確是在正常工作。
  所以直播依然在繼續,只是沒必要盯著看了。
  當然此刻那些全世界圍觀這場手術的醫學專家們雖然好奇後續這些發展,但並沒有糾結太多。
  因為他們正處於各種懵逼之中,懵逼的原因自然是付正權在手術完成之後那句話的前半句“這場傻瓜式的手術終於完成了!”
  WHAT?
  這個華夏人管剛剛那場手術叫“傻瓜式的手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