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巡講開始
我有壹座海濱五星大酒店 by 腰子少放鹽
2023-5-11 22:03
就在陳見海看的高興的時候,幾道不是很友善的目光從他的身上掃過。
雖然這幾道光芒微弱到幾乎與呼吸沒有什麽區別,
但是陳見海還是很敏銳的將視線鎖定在了劇院裏面幾個人的身上,
在雙方四目交接的時侯,
原本還不是很友善的眼神瞬間變的親切自如,彼此點頭微笑。
仿佛剛剛都是陳見海的錯覺。
“這幾個人誰啊?”
陳見海暗自嘀咕了壹句。
“我不記得的罪過什麽人啊。”
他在棗門接觸的人不多,認識最多的也就是酒店那群老板,
今天受邀請來到話劇院看演出的,除了叢文儒以外,他真的是全場沒有壹個認識。
怎麽這幾個人的表情看起來這麽奇怪?
在陳見海疑惑的時候,
兩道小小的交談聲也響起。
“挨著瘋狗坐著的那個人就是陳見海吧?”
“不確定,但我估計是……”
沈默了壹下。
—個聲音響起:
“這小子看著年紀不大,沒想到翻攪的手段還不少,當時那個破東海龍宮給咱們添了多少麻煩!”
“就是!本來壹天天活就幹不完,還得分心去對付那條瘋狗。”
“因為壹個破東海龍宮,我加了多少班!”
“對了,最後省天文館選在哪了?”
“聽說定在南江了,為了這個天文館,南江特意拿出了壹座山。”
“嘖嘖嘖!”
不屑的嘖舌聲響起。
“壹座山?怎麽不給他壹個島呢!”
“他手裏就壹張星空圖能建出個什麽東西!”
“妳說也是奇怪了,這陳見海家裏是南江的,祖上也沒什麽混血的血統,他從哪得到的那張中世紀星空圖?”
“害!他家是開酒店的,沒準是哪個客人遺落的也不壹定。”
“以前開酒店的,不就是那麽回事兒麽!”
“也是!”
……
類似這樣的對話,在劇院的各個小角落響起。
這些人幾乎都是當時被叢文儒折磨和逼迫過的人,各個都因為東海龍宮和省天文館的事兒同他明裏暗裏的陰陽怪氣過,
此番來到陳見海的酒店,自然而然的也將怒火甩到了他的身上。
而這也導致陳見海在四下張望的時候,總是會不期而遇壹些莫名敵意的目光。
見了鬼了……
此時的陳見海並不知道自己被暗地裏罵的媽都不認識,
他伸出手摸了摸自己的後脖頸,明明劇院裏很暖暖,可他總覺得後面涼颼颼的。
隨著劇院裏的燈光黯淡,劇場裏各種小聲交流的聲音也慢慢的消了下去。
在眾人註視的目光中,
李珣穿著自己慣常的戶外服,帶著鴨舌帽走到了舞臺上。
陳見海激動的微微坐直了身體,
上次李珣做的“歷史中的南江”,他只是聽說講座很好,但是卻沒有機會去聽現場。
現在總算能把這個遺憾彌補上了。
“去年年底,我有幸得到了棗門市歷史研究中心的邀請,對棗門的歷史進行壹個記錄和走訪。”
李珣的聲音響起。
“作為壹個土生士長的藿香市人,我雖然以前來過棗門,但去過的地方屬實不多,對這個城市,除了知道這是壹個創造了經濟交通飛速發展的魔法之城以外,其他的了解幾乎是零。”
“我尋找了很多資料,也研究了很多論文和文獻,並且嘗試著根據這些文字性的資料設想出了壹條行走的路線。”
“但是在我不斷考察和佐證這條路線可行性的時候,我放棄了。”
“原因很簡單。”
“那條路線,是給‘數字’走的,而不是給‘人’走的。”
“當時的我很迷茫,也很困惑。”
“我從沒見過有任何壹個城市的數字性和飛躍性,會這麽的強。”
“所以,我拋卻了這些文獻資料給我的影響,清空了大腦中原有關於棗門的所有記憶,準備用壹個陌生外鄉人的所見所看,去嘗試還原和認識這個城市。”
“所以,在壹個下著雨的天氣裏,我出發了。”
似乎是在配合李珣的經歷,
當李珣說到這句的時候,淅淅瀝瀝的雨聲混合著高鐵行駛的聲音,在整個劇院裏響起。
“很幸運,到達棗門的時候,棗門沒有下雨。”
“但是很不幸,我到達棗門的時候已經是後半夜了,而車站附近的酒店都已經住滿,我背著行李走了幾家,才終於找到了壹個可以住宿的小旅館。”
“我窩在小旅館的沙發上,吃了壹碗泡面。”
“第二天,我的旅行正式開始了。”
伴隨著李珣仿佛朋友之間講述壹般的語氣,
壹張張李珣走過得場景,看過的人,發現的各種事物,都無比鮮活的呈現了眾人的眼中。
那裏有窗戶破敗,大門上著生銹的鐵鎖的最原始工廠,
也有綠油油的壹大片長滿了旺盛野草的郊外,
在李珣認為這個郊外只是壹處沒有開發利用的空地的時候,他的目光又再次被野草中間的壹塊石碑所吸引,
幾乎整個半小時的功夫,
陳見海和劇院的所有觀眾都像是個摸不清思緒的茫然者,
他們漫無日的、沒有任何路線和終點方向,
只是跟隨著李珣的視角在壹個叫“棗門”的地方進行旅遊和遊玩。
或許是因為李珣的聲音太過有吸引力
又或者是劇院中的場景實在大過真實,景色和照片實在太有質敢,
這壹切非但沒有給人任何不耐和煩躁感覺,反倒是讓人有了壹種願意交付自己,去跟隨李珣壹步步往前走的
信任感。
“隨著我不斷繼續著我的旅程,”
“曾經那些被我遺忘在腦後的文獻資料和清空的記載,卻又像是精靈壹樣的出現在我的身邊。”
“當我來到這條胡同,看見兩側紅磚墻壁上面畫著的蠟筆小人的時候,”
“我想到了棗門市著名作曲家人黃思立,就是在這個狹小的胡同中,用筆在五線譜上西下了第壹個音符。”
“當我沿著這條鐵軌行走,陽光打在冷銀色的軌道上反射出刺目光芒的時候,”
“我腦海中的資料告訴我,我眼前的這顆不起眼的螺絲,鏈接了棗門市第壹條鐵軌的架子。”
“隨著我走的越多,那些看過的、記錄過的文獻資料就不斷的從腦海中湧出,跟我眼前的所見融合在壹起。”
明明李珣只是壹直在舞臺的範圍內行走,
但是因為這些無比逼真的呈現場景和畫面,卻好像是壹直在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