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瞳

東人

都市生活

  壹個來自貧困山區的青年,靠著從老家木匠身上學的壹點雕刻技藝,在燈紅酒綠的大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54章 考古發掘

寶瞳 by 東人

2018-7-24 15:07

  ……
  等十壹個探點打完後,裘老爺子又立即讓劉東豎向打下了13個探點。這些呈“十”字形分布的探點基本上探測出了古城的邊界。
  “2500米長1800米寬,我的老天,這座遺跡的面積幾乎是二裏頭文化的兩倍多!”看著眼前長滿麥浪的土地,裘老臉上滿是難以置信道。
  聽到他的話,旁邊的齊老和李老爺子等人臉上也滿是興奮。通過簡單的探測他們明白,壹個足以震驚世人的,關於夏朝古文明的大發現就在他們腳下。
  相比這些老爺子們心中的震驚,早就用舍利元光了解到這裏情況的劉東心中要稍微平靜壹些。
  “讓我們過去,那是我們家的地……!”
  壹陣喧嘩聲驚醒了正用舍利元光查看地下遺跡情況的劉東。
  微微皺了皺眉,朝著聲音傳來的地方看了壹眼後,把洛陽鏟交給範寧,劉東大步走了過去。
  “什麽情況?”劉東道。
  “首長,這些人想擅闖警戒線被我們給攔下了!”
  “是妳?”士兵話音剛落,被攔在警戒線外的壹個身穿深藍色,表面沾染著壹些灰塵的外套的中年人指著劉東驚訝道。
  “趙先生,我們又見面了!”
  眼前這個名叫趙有田的農民,就是劉東第壹次到張家灘村時所要找的人。那些玉板就是他從自家的口糧田裏挖出來的。
  “啊,我知道了!這些當兵的,還有那些糟蹋俺家地的人都是妳招來的?”趙有田指著劉東神色不渝道。
  “沒錯!妳家地下很可能埋藏著夏朝的壹個重要遺跡。所以,在接下來壹段時間裏,國家要在這裏進行考古發掘!”
  “俺不管什麽考古不考古的。總之,妳們糟蹋俺家的地就是不行!”對於很多指著土地過日子的普通農民來說。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能動。
  聞言,看著眼前這位手握鋤頭,神色堅決的中國普通農民,劉東真是深感頭疼。對於惡人他有百般辦法,而且相來都是沙發果斷。但對自己同胞,尤其是這些普通人,劉東卻很頭疼。
  “還是交給國家去頭疼吧,反正這個遺跡也不會落到我的手裏!”
  想到這裏,劉東開口道:“趙有田先生,我只是壹個普通人。征妳家地的是國家,所以我根本幫不了妳什麽。不過妳也不用擔心。國家征地會給妳壹定的補償的!當然,我個人也會拿出壹部分資金補償給妳!請妳放心!”
  “補償?”
  聽到這裏,趙有田的態度軟化了不少。
  “沒錯!”劉東點了點頭。
  “那妳們能補償多少,能保證俺們壹家以後過日子嗎?”
  趙有田雖然讀書不多,但人也不傻。他知道看今天這情況,連軍隊都來了。自己家這地肯定是要被國家征定了。
  但知道歸知道,要是不鬧鬧的話,不拿出點厲害來。他拿到的好處多半有限。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鬧得動靜大點,政府為了安撫地方,拿出來的好處才會多壹些。
  “具體多少我不知道,不過保證妳們壹家人生活肯定夠!”
  “妳說了算嗎?”看著如此年輕的劉東,趙有田壹臉懷疑道。
  “他說了算!”
  隨著不遠處傳來的說話聲,劉東擡頭就見自己姨夫齊紅軍正帶著大批人馬從遠處走過來。
  “齊部長!”
  看到來人,劉東連忙迎了上去。當然,在外人面前,“姨夫”這個稱呼自然要變壹下。
  “嗯!”
  面帶笑容的朝劉東點了點頭後,然後右手壹伸,朝劉東介紹道:“小東,給妳介紹壹下。這位就是譚維四教授,譚教授曾經負責過曾侯乙墓的發掘。”
  “譚教授,您的大名我是早有耳聞了!今天很高興能夠在這裏見到您。”劉東連忙主動朝眼前這位精神矍鑠的老者伸出自己的右手恭敬道。
  “呵呵,小劉先生的大名我也是如雷貫耳啊。”
  老先生絲毫沒有架子,言語上極為客氣。
  “您老客氣了!”
  “老譚,快來!這次可是大發現啊!”
  這時候,發現齊紅軍他們壹行的裘錫圭神色興奮的在遠處招手道。
  “來了!”
  譚老先生眼睛壹亮,也不管劉東他們,大步朝裘老他們所在的地方走去。
  對於這些癡迷於學術研究和考古發掘的真正學者來說,他們並不擅長人情世故。無論在什麽時候,古墓遺跡對他們的吸引力幾乎都是無可替代的。
  身為文化部長的齊紅軍早就習慣了這些學者們的秉性,所以對於譚老和裘老他們的行為、言語,也並沒有多少丟了官架子的“憤怒感”!
  在交代同來的偃師縣縣委人員去完成土地的征集,農民安撫,以及補助款發放等問題之後,便拉著劉東走到了壹邊。
  “剛才我看妳們用洛陽鏟探過了,情況怎麽樣?”
  “基本上已經確定了,在這裏大約六至八米的地下埋藏著壹個比二裏頭文化還要大兩倍多的巨型遺跡!”
  聽完劉東的話,齊紅軍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之色,“幸好如此,我可是把這件事跟總理匯報過了!”
  “總理?”
  “當然了!夏朝文字是多麽重大的事情。如果這個遺跡真的來自於夏朝,而且出土眾多刻有夏朝文字的藝術品的話,那它的影響力將超越新中國成立後歷次的考古發掘。如此重大的事情怎麽可能不經過國務院?”
  “這倒也是!”點了點頭後,劉東繼續道,“姨夫,那您這次來是準備親自盯著這次考古發掘嗎?”
  “嗯!那是肯定的!要是不親眼見證這次考古,我心裏不踏實。不過,我也沒有那麽多時間長期盯在這裏,等到第壹個發掘現場,能夠找到大量夏朝藝術品的話,那我就帶著他們先回京城了!壹個是向總理回報,還有壹個準備更多的考古人員過來幫忙!”齊紅軍道。
  “走吧,我們過去!譚老他們應該要開始了!”
  拍了拍劉東的肩膀後,齊紅軍帶著他走了過去。
  這時候,譚老和裘老這兩個考古發掘方面的大拿,經過細致的討論後已經基本確定了壹套考古方案。
  就從趙有田打井的地方開始發掘,之所以如此,兩位老爺子也是想早點把這裏的文物發掘出來,避免它們受到破壞。
  確定了發掘計劃,在接下來就是大規模的發掘。
  因為,遺跡很可能位於地下八九米的位置,所以這梯形發掘方法要挖掘大量的土方。好在,有齊紅軍在這裏,最不缺的就是人手。
  很快,在調集了更多武警戰士過來後,由譚老指導下,壹個長16米,寬12米的大坑被壹層層挖掘出來。
  後來有了吊車幫忙,挖掘的速度更快了!
  不過,在挖掘下去大約6米後,所有的武警戰士都被裘老趕了出去。為了保證埋藏在地下的文物不受絲毫的破壞,到了這個深度以後,在接下來的土層都要專業的考古人員用小鏟子壹鏟鏟的鏟出去。
  這是壹個“慢工出細活”的工程,格外的花費時間,而且考驗人的耐性。
  好在今天天氣不錯,再加上四月多的時候,白天的氣溫已經不算太冷。所以,無論是齊紅軍,還是邊上時刻關註發掘進度的老爺子們都瞪大了眼睛關註著考古現場的壹舉壹動。就算是偶爾有人累了,也不是離開,而是找來壹張椅子坐下繼續看。
  就這樣,坑中幹活的熱火朝天,邊上關註的人屏住呼吸。現場居然出現了壹種詭異的安靜。
  但這種安靜並沒有保持多長時間。在大約臨近中午的時候,無論是坑中的考古人員,還是邊上伸長脖子,滿臉好奇的圍觀者都不由自主的發出了喜悅的聲音。
  只見,在邊長8米左右,寬度6米左右的深坑底部,隨著泥土的清理,壹層層堆疊的玉板逐漸顯露出了蹤跡。
  這些玉板跟劉東手中的玉板在大小上幾乎相同,而且表面同樣陰刻著各種難懂的圖案,這種圖案比較抽象,比起陰虛甲骨文,它們要更為簡單難懂。
  但恰恰是這份簡單難懂才更讓人興奮。
  簡單的清理了壹下東南角,大約兩三百塊堆堆疊疊的玉板後,親自參與了這次發掘的譚老並沒有立即把這些玉板清理出來。而是沿著這個發掘現場的邊界繼續清理。很快,壹些埋在土裏的青銅器、陶器、石器被逐漸清理出來。
  這些青銅器、陶器和石器普遍簡單古樸,表面的紋飾也並不復雜。很顯然,受制於生產力,夏朝的生活用品,或者說祭祀用品還遠不如商朝那麽豐富而且先進。
  所有的位於這個已經被確定為1號的發掘現場中,大約壹百多件,除去玉片之外的文物中,體量最大的居然是壹尊四足無蓋青銅鼎。
  而且這尊青銅鼎高度並不超過五十厘米,表面紋飾也只是最簡單的饕餮紋。看的出來,它是用陶範法鑄造的,邊緣處留有未經打磨的明顯痕跡。
  雖然,這件沒有明文,而且也不算精美的青銅鼎價值也許並不算太高,但這並不能讓周圍的人覺得有絲毫的遺憾。對他們來說,發掘坑中那些陰刻了夏朝文字的“玉板”才是真正的重點。
  看著壹件件被小心拿上來,由專門的考古人員負責裝袋保存的珍貴藝術品。眼中帶著欣賞的劉東忽然轉頭道:“姨夫,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手!不單單是專業的考古人員,而且還需要大批的保安人員!”
  整個“斟鄩遺跡”如果全面開發的話,那將是壹個覆蓋面積將近400萬平方米的巨大區域。
  就算是分期開發,那也需要數量超過三百人的武警來維持秩序,守衛安全。而現在他們手中掌握的防衛力量連起碼要求的三分之壹都不到。差的太遠了!
  “妳說的是,我立即打電話給河南武警總隊,請他們加派更多的警力!”
  看著壹件件珍貴的文物出土,心落到肚子裏的齊紅軍也有了底氣。被劉東提醒的他,開始不間斷的打電話,通過自己的能力,開始從全國各地抽調專業的考古人員。並加派更多的警力維持秩序,守護安全。
  但看著周圍越發忙碌的其他人,此刻的劉東在真正見識到各種夏朝文物出土後反而閑了下來。
  根據國家法律,像他這種從事收藏的非專業考古人員,是不能夠親自參與考古發掘的,中間也不能與出土的文物有任何的接觸。
  之所以如此,也是怕有人面對珍貴的文物忍不住心中貪婪。
  當然,如果劉東堅持的話,以他的身份背景,總能夠鉆點空子。不過,不願意讓姨夫為難,也不想給人家留下借口的劉東,也沒有上去湊熱鬧。
  不過,齊老和李老爺子可不想劉東顧慮這麽多。雖然他們不能親自參與發掘,但是之後的文物修復他們卻能夠參加。
  當然,這必須要在每壹件文物都編號登記以後。
  在之後的時間裏,隨著越來越多的發掘現場出現,越來越多的文物出土,壹個龐大的夏朝遺跡愈發的出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這裏的關註度也在與日俱增。
  不過,因為國家的刻意封鎖,壹般人只知道這裏在進行考古發掘。但關於這次考古發掘的具體信息卻並沒有傳出去。
  包括劉東在內,所有了解這次考古發掘詳細信息的人在離開的時候都被下達了封口令。
  “走吧!”
  劉東最後看了壹眼遠處愈發火熱的考古現場後,示意範寧開車離開了這個他待了三天的地方。
  如此大規模的考古,最起碼要持續幾年的時間,才會真正完成對整個“斟鄩遺跡”的發掘。劉東沒有太多的時間壹直耗在這裏。
  而且,在這三天時間裏,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好處。
  齊紅軍這個親姨夫已經向他保證了,在國家對外宣布“斟鄩遺跡”和“夏朝玉板文”的消息後,所有發掘出來的“斟鄩文物”都將在他的圓明博物館做為期半年的專題展出。半年之後,再收歸國家專門收藏。
  雖然,只有半年的時間,但劉東也很滿足了!這半年將為圓明博物館帶來全球性的關註度。並讓博物館的知名度更上壹層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