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正陽門前的伏擊
慶余年 by 貓膩
2018-7-4 10:08
壹陣急促的腳步聲在皇城之上響起,幾名盔甲在身的禁軍士兵奔至二人身前,單膝跪下,說了幾句什麽。範閑站在大皇子的身後平靜聽著,心裏並沒有什麽吃驚的感覺。壹夜搜索,抓住了皇後,卻沒有抓到太子,而派往葉秦兩家府上的士兵也是撲了壹個空。
正如長公主當初派人包圍範府,結果也無可奈何地撲空壹個道理,這些老壹輩的人物,即便如今沒有了當年的厲氣,可是對於風波的動向,依然瞧得十分清楚。尤其像葉秦二家,既然鐵了心要牽著長公主的裙擺造反,哪裏會讓範閑他們抓到任何有用的人質。
至於另幾名親校則是向大皇子分頭稟報此時京都內的防禦情況。大皇子微微皺眉聽完,揮揮手讓他們下去,轉身對範閑說道:“眼下的情況是,如果按照既定的方法收縮入宮……等若是將皇宮外的所有地勢全部交給了他們。叛軍擺好陣勢,圍住這座宮城,我們再無翻天之力。”
範閑看著他。
“但問題是,如果我們從叛軍入城那壹刻開始進行侵擾,也只能起個騷擾的作用,根本無法起到太大的作用。”大皇子說道:“我手中的兵力太少了。”
此時朝陽已升,紅紅的光線照耀在朱紅色的宮墻上,再反射出去,令整座宮城與前方壹大片的廣場都籠罩在暖暖的色澤之中,便是皇宮側後方那條清清幽幽的護城河,也沁透了令人心悸的紅,似鮮血壹般。
“如果要拖時間,必須在他們入京都城門的第壹刻開始,便發動打擊。”大皇子看著朝陽,微瞇著眼說道:“眼下的問題是,妳監察院的密探被四方的城墻隔絕,根本無法遞入情報,我們必須猜壹下,大軍會從哪個城門入京。”
“由城門至皇宮有壹段距離,足夠我們殺壹殺對方的銳氣。”範閑低頭說道:“如果真要我猜大軍由何處城門入京,我賭……正陽門。”
“和我的想法壹樣。”大皇子點點頭。叛軍由元臺大營直刺京都,最近的壹處城門便是正陽門,而且十三城門司的部衙也設在那個地方,張德清雖叛,但是只有那座城門是被他親自控制,長公主方面的大軍由此門入京,最為安全通暢。
大皇子皺眉說道:“我在那裏留了壹個騎兵隊。”
範閑看了他壹眼,眼瞳裏閃過壹絲異色。敵我實力懸殊太大,想禦敵於城門之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與大皇子必須在叛軍入城的那壹刻,便給予對方壹次沈痛到記憶深刻的打擊,才能稍減叛軍銳氣。
然而這壹只投入進去的部隊,壹定會被大軍的洶湧之勢吞沒,只怕壹個人也活不下來。
似乎察覺到範閑在想什麽,大皇子微擰眉頭,沈聲說道:“身為慶國士卒,舍生忘死,理所應當。”
範閑微澀想著,只不過是天子家的爭權奪利,卻要這些普通士卒去拋頭顱灑熱血。便在此刻,壹陣晨風掠來,隨風而至的還有皇城上下壹些充滿了熱血與殺氣的聲音,正是那些禁軍內的校官們,開始對自己的部屬進行著戰前的最後動員,壹時間,皇城內外,壹片肅殺,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緊張。
“最後壹次問妳,要不要走。”大皇子瞇著眼睛看著東方的那座城門,看也沒有看範閑壹眼,“等大軍圍宮,再想突圍就不可能了。”
這個問題他與範閑已經商討了幾次。大皇子原意由自己帶著禁軍將叛軍吸引在京都之中進行血腥的搏殺,而範閑則在監察院壹千多密探的幫助下,帶著宮中那些人,尋覓出壹條活路,殺出城門,急速南下至渭州。
範閑依然如前幾次商議時壹樣,輕輕搖了搖頭。且不說突圍有幾分成算,即便能突,他也不會讓大皇子壹個人被長公主方面的大軍撕成碎片,而且他心裏還有壹個極大的期盼,讓他牢牢地將雙腳站在城墻之上。
他順著大皇子眼光的方向,盯著朝陽下愈發莊嚴的正陽門,壹言不發。
整座京都並沒有隨著朝陽的升起而醒來,數十萬百姓害怕地停留在家中,豎著耳朵聽著外面的動靜,民宅間的街巷,天河大道,各門衙門,空無壹人,靜無聲息。
如此安靜,如此冷清,直讓人覺得初至的白晝依然還是無盡的深夜,整座京都已然變成孤城、死城。
便在此時,晨風裏忽然傳來了壹聲不祥的聲音,似乎是厚重的京都城門被人打開了。
聽不到馬蹄陣陣,聽不到馬嘶長鳴,沒有盔甲與長劍互撞的聲音,沒有看到軍旗飄展,隔著這麽遠,應該聽不到城門開合的聲音。
但在這樣死壹般寂靜的京都裏,城門處傳來的任何壹絲異動,都會觸碰皇宮處這些人們敏感的心思。
範閑霍然轉過頭,看著西方與南方的幾處方向,註視著那幾處監察院密探冒死發出的情報青煙,眼瞳微縮。片刻之後,他和大皇子對視壹眼,開口說道:“我們都猜錯了。”
大皇子臉上的神情凝重到了極點,點了點頭。
青煙四起,號角漸響,由皇城居高臨下望去,便可以發現,此時的京都外圍城墻,在不同的方向出現了數十叢煙塵,蹄聲如雷,正轟隆隆地從城門處,沿著京都裏四通八達的大道,向著皇宮的方向殺來!
範閑和大皇子猜叛軍會由正陽門入京,卻沒有料到,叛軍居然如此光明正大,氣勢逼人地從……九座城門處同時入京!
皇城之上的二位皇子倒吸壹口涼氣,心想長公主手下的叛軍究竟有多少人?竟然敢分兵由九座城門進城,以堂堂正正之勢壓城,營造出如此可怕的聲勢!
便是壹瞬間,京都四面盡狼煙。
※※※
京都正陽門外,黃土被疾馳而過的馬蹄踩碎碾爛,再被踢起,變成壹片土粉塵煙,漸漸升高,便成了壹片黃煙,遮住了初始升出地平線的朝陽所投射來的光芒,讓整座城門內外都變得有些幽暗。
五千人的騎兵大軍正五騎壹排,以穩定的速度,向洞開的正陽門裏駛去。壹切都顯得那樣的沈默與快速,馬蹄帶起來的煙塵,被這些駿馬壹沖,向城門內刮去,看上去就像壹條無頭無尾的黃龍,正不停地往京都裏掙紮著進入,意圖去吞噬那些可憐的凡人們。
在漫天黃土之中,壹方大大的軍旗正在迎風招展,黑色旗幟上繪著個大大的秦字,秦字的最後壹撇用力地刺出,看上去給人壹種牢不可摧的力量,縱使在漫天煙塵之中,依然殺氣十足。
前任樞密院副使,如今的京都守備師統領,秦家第二代的領軍人物,秦恒,就在這面旗下,平靜地看著自己的軍隊,以壹種莫可抵禦的氣勢進入京都。
他瞇著眼睛,卻沒捂著嘴鼻以免吸入黃土,他只是平靜地看著這壹切,胸中浮現出異常復雜的情緒。身為京都守備師統領,他對於這座正陽門再熟悉不過,知道如果城門緊閉,僅靠這三千騎兵,只怕沖上三年也沖不進京都。
慶國的國都在歷史上曾經被外敵圍困過,但從來沒有被敵人打入城中。這座歷史並不悠久的京都,充分展示了它強大的防禦力量。
然而今天,這座京都的城門終於被攻陷了——正如莊墨韓大家在他書中曾經說過,歷史上最強大的國都被攻陷,往往是被人從內部攻陷的。
今天這壹次慶國的叛亂也不例外。
秦恒看著這壹切,身為慶國軍人的他心情十分復雜,對於那位輕輕松松便控制了十三城門司的長公主殿下感到無比敬佩,無比害怕。
然而此時的局勢容不得他想太多。今日大軍分由九座城門入京,他所領的騎兵大隊走的是正陽門,他必須搶在所有人的前面趕到皇宮。
此次大軍集合了秦葉兩家的大軍,以及京都守備師,共計三萬余人,而皇宮方面的防禦力量合共加起來不足六千人。大軍入京,要的便是堂堂正正,以勢逼人,務必要壓得皇宮裏的人們膽怯心戰,投降而出!
對於秦恒來說,以六對壹的兵力,來打這壹戰,實在算不上什麽難事,他從來沒有想過,皇宮裏的那些熟人可以抗衡如此強大的軍力。
他的瞳中閃過面前急馳而過的駿馬,將士……然後閃過了壹個人的名字,對於秦恒來說,他眼下並不怎麽擔心皇宮方面,而是擔心葉重會搶在自己之前,趕到皇宮。
想到葉重這個名字,秦恒吐了壹口濁氣,這位京都守備師的常任領了太後旨意,卻沒有退回定州!雖然眼下看來,葉家的不退也是長公主暗中的安排,對於今日京都之戰意義重大,可是對於秦家來說,葉家軍力的存在,就有些別的意味了。
葉重是二皇子的嶽父,而秦家理所當然支持太子,所以秦老爺子下了死令,為了太子將來皇位的穩固,秦家大軍必須在這壹戰中表現得足夠強悍,必須趕在葉家之前到達!
秦恒壹夾馬腹,率領自己的親兵營,加入到入城的隊伍中,變成了黃龍上最亮的壹片鱗片。
……
……
叛軍分成九個方向進入京都,秦家占據了六路,葉家占據了三路,正因為叛軍勢大,知道京都防禦空虛,所以不在乎分兵的問題,相反如此大勢進入,反而可以讓皇宮處再次弱了突圍的勇氣。
十三城門司的數千官兵沒有加入到叛軍的隊伍之中。普通的士卒們瞠目結舌地看著這壹幕,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有些聰明的校官已經猜到大概是有哪位皇子造反了,卻也在長官們的壓制下不敢動彈。張德清統領是聰明人,知道這種叛亂的事情,自己就算再加壹手也沒有多少功勞,先死死地抱著自己的城門司,才是真正聰明的選擇。
馬蹄聲在正陽門直通皇宮的大道上如雷鳴般響著。秦家大軍的騎兵們取出了兵器,開始警惕了起來,然而他們的速度卻沒有壹絲降低,如壹陣狂風般馳過。
如今的天下崇尚黑色,秦家騎兵們的輕甲顏色也很深,和監察院的黑騎極為接近,只是少了壹抹最濃重的黑色,在胸甲處有幾片亮彩。
十幾匹奔跑著的騎兵驟然從大隊內脫離,加速前駛,像閃電般刺入安靜的街道中,擦著民宅的低檐,開始為大軍的前行進行偵察回報。
壹應如常。這十幾名騎兵馳入街巷,再行壹轉,如箭頭般散開,開始往縱深處行進。這壹切都發生得極其迅速和自然,充分展現了慶國軍隊的訓練水平和秦家軍隊的強大。
騎兵大隊並未減速,順著那十幾名騎兵踏過的方向,繼續前行。秦恒騎著馬,率著親兵營,冷漠地註視著百余丈的前方。他知道範閑和大皇子壹定不會坐以待斃,這條安靜的長街上,壹定會有狙擊和難纏的廝殺。
但他不在乎,範閑和大皇子手中有多少人,他心知肚明,他要求的是行軍的速度,強悍的氣勢,無論受到何等樣的阻攔,都必須無情地用大軍碾壓過去!
……
……
叛軍突進的速度太快,以至於那十幾名當先的騎兵根本無法起到斥侯的作用。準確來說,他們只是勇敢的誘餌,又有些像範閑那個世界裏,那些勇敢滾過雷場的烈士,用自己的生命,去觸摸死壹般寂靜的京都內,究竟存在著什麽模樣的危險。
然而叛軍已經從正陽門處直突五百丈,那十幾名勇敢的騎兵依然沒有遇到任何狙擊。直至他們隱隱都可以看見朝陽照拂下的皇宮檐角時,街巷中依然是壹片安靜。
……
……
“嘶!”
離這十幾名騎兵約壹百丈的叛軍大隊,沖在最前方的那幾匹戰馬,正在有力地呼吸著京都的空氣,保持著穩定的速度,卻在同壹時間,痛苦地嘶鳴起來!
嘶鳴聲從中而絕,數匹戰馬同時翻倒在地!
戰馬沈重的身軀狠狠地砸在了街道的青石地板上,震起幾絲灰塵,卻是震得街道似乎都顫了壹顫。馬頭重重地與地面壹撞,鮮血迸流!
而戰馬上的那些騎兵騎術再佳,卻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措手不及,翻倒在地。還沒有待他們從斷腿的痛楚中醒過神來,自街畔的民宅間,幾枝黑色淬毒的弩箭射了出來,狠狠地紮進了他們的身體。
就在當先幾匹戰馬倒地,騎兵被弩箭射殺的同時,整條安靜的街道上忽然傳來了無數聲嘶嘶響聲。
這些響聲不是發自那些奔馳的戰馬口鼻中,而是從地上發出來的。京都的街道地面上鋪著方正的青石,而青石之間的縫隙,則是由黃土填實。
那些嘶嘶聲,便是發自這些青石板之間的細細黃土之中。
同壹瞬間,長街之上青石板間的黃土忽然綻裂!街道兩旁似乎有什麽神奇的力量,竟從開裂的黃土中,彈起壹根根細細的黑色皮索,皮索太細,無法系上鉤刺,但卻隱隱可見閃耀著幽幽的光芒,應該是淬毒的細針。
數十條黑色的特制絆馬索,就這樣突兀而神奇地出現在前壹刻還是壹片坦途的街道上!
無數聲悶響同時響起,秦家軍隊的騎軍大隊在這壹刻遭受了無情的打擊。總計約有壹百余騎,便在這數十條絆馬索前,墮下了雲端,砸向了深沈的土地。
壹時間,街道上人仰馬翻,慘呼連連。不知道多少人或馬筋斷骨折,重重地砸在壹起,翻滾著,流著血。
緊接著,嗖嗖的破空之聲響起,這些響聲就像是幽冥之中前來收割生命的令哨,令人心驚膽顫。無數的黑色弩箭,從街畔的民宅裏射了出來,射在那些摔在地上的叛軍身上,瞬息間停止住他們的慘呼聲。
不過剎那時間,這半條街上便多了壹百多名死人,這些死人的身上都插著弩箭。而埋伏者沒有射馬,那些斷肢中毒的戰馬無力地躺在地上,躺在主人們的屍體旁邊,壹邊痛苦地嘶鳴著,壹邊壹下壹下蹬動著馬腿。
場景看著無比淒慘。